需要向騰訊、Facebook等產品巨頭學習什么(三) |
發(fā)布時間: 2012/8/17 9:16:07 |
亞馬遜 人少好辦事、資源共享
口述:林承仁(無覓網(wǎng)創(chuàng)始人,曾任亞馬遜美國工程師) 亞馬遜每一個團隊的制度都不一樣,不過人數(shù)都有限制,少到兩個人就能形成一個組,美術設計師、UI設計師等是共用資源。經理只負責管理和流程控制, 產品可能是產品經理或者一個團隊領袖來負責。我當時處于個性化團隊,下面有三四個小組,我們經常針對點上推薦做一些新的算法,亞馬遜鼓勵我們申請專利,有 律師直接幫忙去遞交專利。 亞馬遜做產品的思想也是敏捷開發(fā),還有一個理念是云服務。亞馬遜內部也是云服務的,我們擁有的一些功能放在云上,其他團隊可以直接調用,相當于提供一個接口。資源重用的概率就可以高很多。但是中國一些大公司不是這么做的,我猜想可能是因為人力便宜吧。 聚勝萬合 為了推出更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”化的產品 受誰影響:好耶 特點:制度因產品而異,CEO等同于或無限接近于產品負責人 口述:CEO楊炯緯(曾任好耶總裁) 大部分廣告公司都是以服務來驅動的,用戶要什么就賣什么,但是我們希望能夠以技術、產品來帶動發(fā)展。我的產品經驗都是東聽一耳朵、西聽一耳朵,自己吃苦頭后得來的。 第一款產品相當于原來好耶廣告系統(tǒng)的延續(xù)。開發(fā)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野蠻的。開始沒有產品經理,后來招了一個,我以為這個職位是負責界面設計的,第一件事就是讓他把之前程序員設計的難看界面換掉。 開發(fā)第二款產品“聚效”的時候,我了解產品經理的職責了,就把任務全權交給他,但是在產品出來時,和我想的不太一樣。他在項目進度把控上很不錯,但 是他沒有做過網(wǎng)絡廣告。我們當時也沒寫MRD(市場需求文檔),因為開發(fā)團隊都組建完畢了,迫在眉睫,就跳過MRD直接做PRD(產品需求文檔),可是 PRD這種東西又很難看懂,最后造成他的認知跟我有偏差。不能怪他,我做了10多年的網(wǎng)絡廣告,我都不清楚的事兒他怎么可能清楚? 現(xiàn)在原來的產品經理保留,而我是聚效這款產品最主要的負責人,我干脆就去和這個團隊坐在一起了。 之前的問題在于我介入不夠。只要是希望做成產品驅動的公司,老板肯定要成為這個產品的主導者,只有老板才能把運營、業(yè)務、市場的方方面面考慮到,驅動公司內外的資源。 去年下半年我們啟動第三個產品“聚合”,挖來了小艾分析創(chuàng)始人武凱,他非常了解電商行業(yè)、數(shù)據(jù)挖掘,也了解這個產品的戰(zhàn)略意圖,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產 品經理。我也固化了產品流程:寫完MRD、PRD,做出DEMO版本,經過產品管理委員會的審核,開始實際操作后,每個星期要有周報,每個月要有整個產品 的溝通會。 我們還設置了“產品管理委員會”,由包括銷售等部門的高管組成,產品經理拿著DEMO來演示,一旦通過大家審批,之后的進程中,產品經理、項目經理、負責產品銷售的業(yè)務經理三方共同推動,各部門的資源都要給出來。 而我的角色更像“助理產品經理”,一方面,我會琢磨客戶怎么去用它,和產品經理討論每個決策;另一方面是掌握平衡,廣告公司往往會因為有一位大客戶 出現(xiàn)而更改原本的初衷。聚合這款產品希望做到版本統(tǒng)一,不為誰做定制化,所以我還要提醒產品經理,不要受到誘惑,要懂得哪些該投入,哪些該拒絕。 另外我還為產品經理配備了一位項目經理。有時候產品經理把產品作為創(chuàng)作,追求完美,時間總是會往后拖,所以我們的產品經理不斷地在做加法。而項目經理做減法,為了在某個時間點完成任務,叮囑他舍棄一些不必要的細節(jié)。 安全寶 保證質量 受誰影響:瑞星 分頭行動 口述:CEO馬杰(曾任瑞星公司研發(fā)總經理) 2000年我去瑞星的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程序員,在我的極力倡導下,成立了第一個做用戶交互的小組。我的想法是,瑞星是一款消費類產品,一定要考慮到用戶的使用方面,所以我們把按鈕設計得越來越少,又創(chuàng)造出那個小獅子,那還是讓廣告公司設計的。 現(xiàn)在安全寶的架構很簡單,有些像瑞星后期:程序員是一大組,設計是一大組,基本上都是20人左右。我讓產品、開發(fā)他們兩邊互相合作,但是又互相監(jiān)督。我來提需求,他們就負責把功能做完,然后產品那邊來把這個東西改改樣子。 其他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傾向于快速響應、試錯、讓用戶來罵,我們做企業(yè)級產品,比較注重質量,流程控制比較嚴格。所以這個結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保證質量,讓整個流轉速度盡可能地快。我們這兩組人倒是很有趣,產品組的同事很活潑,每當他們在那聊得熱火朝天,程序員那邊總是一片寂靜。 本文出自:億恩科技【www.cmtents.com】 |